猫杯状病毒怎么治疗?猫杯状病毒感染又称为传染性鼻气管炎,是由猫杯状病毒引起的猫科动物的一种多发性口腔和呼吸道传染病。
1、发病经过及临床症状:
8月27日宠主带猫来我院就诊,该猫主要表现为采食困难、流涎,临床检查发现其舌面有大小不等的溃疡面。数天后主人家里另外的三只猫出现相同的症状,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才是减少、流涎、分泌物呈黏稠的透明状挂在两嘴唇处;舌面有多少不等的溃疡,多集中在舌背面,溃疡处稍凹陷、发红、边缘不整齐;因舌头不适猫不停地用舌头乱舔口腔;三只体温轻度升高,最高者达到39.7摄氏度,一只体温不升高;两只出现鼻镜干燥、龟裂;病情严重的精神沉郁,其余精神无明显变化。
2、实验室诊断;
2.1 病毒分离试验:采集发病猫的口腔分泌物送检,进行病毒分离,将唾液经适当处理后接种F81细胞盲传至第四代均出现细胞病变,细胞圆缩、聚变,最后完全脱落、悬浮。
2.2 电镜检测:取接毒细胞培养物上清电镜负染观察,可见杯状病毒粒子。用其细胞成分作电镜超薄切片观察,在胞浆中可见呈晶格状排列的杯状病毒粒子。
2.3 毒力测定:取40日龄试验猫四肢,随即分成两组,隔离饲养。第一组每只猫通过滴鼻、口服接种病猫分泌的唾液2毫升;第二组为对照组,按第一组的方法接种等量生理盐水,接毒后每天观察临床症状,并于第五天采集接毒猫的口腔分泌物送检。结果接毒组体温升高,并于接毒后第六天在鼻镜和舌缘出现溃疡和食欲下降、流涎等症状,接毒的第五天可以从两只试验猫口腔分泌物中分离出FCV;而对照组临床观察无异常,病毒分离为阴性。
3、治疗措施:
①立即将病猫隔离在院内住院治疗,每天要用消毒药消毒地面、笼舍、用具等。
②抗病毒:使用利巴韦林、胸腺肽等。
③每日清洁口腔:将病猫口腔张开,用0.1%高锰酸钾冲洗口腔,对溃疡面涂抹鱼肝油或者喷桂林西瓜霜。
④防止继发感染:使用头孢曲松钠输液治疗。
⑤补充维生素:使用复合维生素B、维生素B2、维生素B6维生素C等。
⑥对于病情较为严重,精神食欲较差者,采用支持疗法,静脉输入5%葡萄糖盐水、10%葡萄糖、ATP、辅酶A等。
经过采取以上综合治疗措施,病情较轻者的猫在5~7天痊愈;病情较重的约10~15天康复。
4、疾病预防
4.1 家中猫使用的靠垫、被褥、笼子要经常换洗,注意消毒,天气晴朗的时候要拿出去晒太阳;
4.2 每年定期免疫接种猫泛白细胞减少症、猫病毒性支气管炎、猫杯状病毒病三联苗,减少猫的发病几率;
4.3 如果发现家中有猫发病,应立即将其与其余的宠物隔开饲养,并及时送宠物医院就医;
4.4 自然条件下,猫杯状病毒仅猫科动物易感,常发于6-84日龄的猫。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猫和带毒猫。前者在急性期可随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大量病毒,污染用具、地面和物品,也可直接传染给猫。后者一般有急性期病例转变而来,虽然临床症状消失,但可长期排毒,是最重要最危险的传染源,因此减少家中宠物猫与野外带毒猫的接触即切断传染源的关键环节。
5、总结与讨论:
5.1 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该病史杯状病毒(FCV)感染所致。在自然条件下,仅猫科动物对FCV易感,该病发病率高,幼龄猫死亡率较高。而成年猫科动物若无继发感染常呈温和型经过或隐性感染。本次五只猫经过治疗和护理均痊愈,无一死亡,与这些猫均为成年猫也有关系。因国内目前尚无预防该病的疫苗,所以预防主要靠平时注意饲养卫生,减少猫与外界病猫的接触为主。
5.2 该病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。可表现为发热、打喷嚏、排黏液性或脓性鼻液和泪液,口、鼻、眼分泌物增多,口腔溃疡和结膜炎。病毒毒力较强时可发生肺炎而表现呼吸困难等症状,而口腔溃疡是常见和具有特征性的症状,且有时是唯一的症状。本次五只猫群体发病,其临床症状即属于此类型。
5.3 关于本病的发病原因,可能系野外的野猫与家养的猫接触后将病毒带入室内,并传染给其他同养的猫。
阅读:
波斯猫怕冷吗 你需要注意这些
波斯猫不怕冷,因为波斯猫的毛发非常的厚,作为宠物猫常年待在室内,是可以温暖的度过冬天的。主人只需要保持室内的温度,给猫咪准备温暖的窝即可。波斯猫也不需要穿衣服,穿衣服可能会让猫咪的毛发打结,衣服会阻碍猫咪的感受器,破坏猫咪的平衡。
波斯猫是哪个国家的品种 它的起源你知道吗
波斯猫是属于英国的品种,初繁育时间为1800-1809年,是被CFA、FIFe、GCCF、TICA四个协会认可的品种。19世纪末,纯种猫秀展刚刚开始吸引世人的兴趣,波斯猫也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。第一个被认可的波斯猫品种就是单色波斯猫。
波斯猫的眼睛为什么有两种颜色 鸳鸯眼你知道吗?
波斯猫眼睛有两种色颜色是“鸳鸯眼”,鸳鸯眼的波斯猫多半是白毛,也有双色波斯猫的变种,其眼睛一只为蓝色,一只为铜色。鸳鸯眼的波斯猫都是杂种,这种颜色组合的猫咪必须精心繁育,因为多数都有遗传缺陷,如耳聋。
折耳猫怎么培育出来的 知道后你就会发现人类有多残忍!
折耳猫并不是杂交或技术培养出来的,而是基因缺陷造成的结果;是由于折耳的软骨发育不良基因(F基因)和正常的立耳基因(f基因)交配,或者两只F基因交配培育的。